「宅經濟」逆流而上
工作,在家;食飯,在家;聯誼,都是在家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,變身「宅男、宅女」是最好的抗疫,亦造就不少商機。
「宅」一字,源自日語的「御宅」,原本是尊稱對方宅邸的敬語,後來用於形容熱衷某一種流行文化的愛好者,當中的「宅」,近年演變成形容足不出戶,喜愛留在家中的人。
互聯網急速發展,網購可以說是較早興起的「宅經濟」,全球最多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美國,電商龍頭亞馬遜,要停收網購食品雜貨新客戶,更逆市增聘7.5萬名員工;作為網購大國的中國,今年中國首兩個月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跌逾兩成,但網上零售額跌幅只有百分之3,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,更逆市上升百分之3。
亦有調查發現,即使疫情減退,八成九的受訪者會繼續網購,逾九成的受訪者,對在家工作或網上課堂學習,持中立或積極態度。
全球多國政府鼓勵國民在家工作,雲端視像會議軟件公司Zoom,今年至今股價升約一倍,線上教育股及互聯網醫療概念股,亦有明顯升幅。在減少人群聚集下,串流影音這類網上娛樂,亦是其中一個受惠者,看影片亦是在家的重要娛樂。串流平台Netflix預計,首季大增700萬名新用户。
玩遊戲機亦是不少人的選擇,疫情影響遊戲主機生產 ,加上需求上升,個別遊戲公司的遊戲主機或配件,短暫缺貨。
有分析指出,在美國近半數的國民收入,其實是來自大部分工種可以在家工作的行業:金融、保險、房地產,及租賃行業,去年國民收入逾3萬億美元;其次是專業及商業服務,以及政府服務業,連同資訊行業,四大類別的國民收入,佔去年17.8萬億美元 的國民收入中近半數。
另外,研究顯示美國加州在疫情中,實施居家令,較只推行社交距離禁令,可以拯救58.5萬人的性命。以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,一個人的統計生命價值950萬美元計算,即居家令可以產生5.6萬億美元的價值,扣除經濟損失及政府援助支出,居家令最多可帶來4.9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。
在家工作,減少外出人群聚集,不單止可拯救性命,同時亦帶來意想不到的經濟效益,即使疫情減退,在家工作亦可能會成為新趨勢,「宅經濟」或會越來越盛行。
Source : https://news.now.com/home/finance/player?newsId=3878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