娛樂產業也能宅家消費 客廳中打造現代人精神樂園

最近,在家隔離的內地市民的關鍵詞是「無聊」。現代人對精神需求的追求,在特殊時期也毫不鬆懈。網友們總結出看電視、玩電腦成為現代人兩大居家消遣行為。在各大製作春節檔電影撤檔之際,《囧媽》另闢蹊徑,改在視頻平台播出。電影院復工遙遙無期,線上平台可滿足民眾在家的觀影需求。因此,各家線上視頻網站在這段時期盈利居高不下。有關數據統計,2020年春節期間,內地各大視頻網站上線的網絡電影約30部,較往年增加三分之一。

 

此外,各大電視台不得不停止錄製拍攝,電視節目庫存告急,不得不因時制宜,推出「雲錄製」的綜藝節目。以往的綜藝節目,需要大量人員參與、聚集,疫情洶湧之下,這些大製作的要求無法滿足。雲錄製重構了綜藝錄製的模式,它讓主持人和參與嘉賓宅在家中,利用手機等設備完成錄製。雖然少了錄影棚的專業氣氛,減少了互動,但打破了綜藝錄製的空間限制,更滿足了網民的精神需求。

 

例如,向來以綜藝節目著稱的湖南衛視,在今年2月7日上線了雲錄製完成的《天天雲時間》和《嘿!你幹嘛呢?》。有些內容的形式是主持人與身在家中的嘉賓視頻聊天,其本質就是脫口秀,每一期對應一個主題。或者讓嘉賓自己錄製Vlog(視頻日誌),記錄生活,完成一檔節目。在直播時代,雲錄製也是特殊情況下的應變之舉,既獲得了經濟收益,也讓大家對電視節目未來的發展模式多了想像空間。

 

互聯網遊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,在不能出門的情況下,遊戲行業是一大贏家。例如熱門網絡遊戲《王者榮耀》在年三十當天的單日峰值流水最高達到13億元人民幣,創歷史新高。其他遊戲產品的熱度也是有增無減,成為最好的宅家消遣模式。

 

除了基本的網絡遊戲和手機遊戲,如今,人們又開發或衍生出許多結合現代科技的新奇產品。一個人的自助健身房在共享經濟時代已經普及,例如超級猩猩健身艙等,一間小小的房間,24小時運營,完全無人化服務,避免大家去健身房人擠人的局面。即使是個人健身房,還是免不了要踏出家門。想要在客廳就能健身,人們又絞盡腦汁尋找方法。

 

在抖音、小紅書等網絡平台上,居家健身娛樂設備switch健身環火了起來。這個在家可以健身和跳舞的可穿戴式電子設備,是在日本任天堂公司開發的switch遊戲機的基礎上,加上「健身環」配件,組合成一套讓玩家在家娛樂的項目。用戶利用腿部固定帶、健身環等穿戴設備,連接電視和遊戲機,通過感應器,跟隨屏幕指令做出一系列動作。去年10月剛推出時售價約為8,000日圓(約506元人民幣),如今,在內地的售價已經上漲至2,000元人民幣。因為市場需求仍居高不下,任天堂甚至不得不在2月6日發出缺貨通知。

 

這款遊戲的火爆不是特例,現代人對娛樂生活的追求絲毫不會因身處何方而受到限制。互聯網上網友互相戲謔:「只有被鎖住的身體,沒有被禁錮的靈魂。」話雖如此,中國人的居家狂歡還給一些盈利備受打擊的實體商家予以靈感—「雲蹦迪」(「蹦迪」意為開派對跳的士高)、「雲音樂節」等應運而生。

 

在特殊時期,實體娛樂場所面臨收入慘淡的窘迫境地,利用線上平台直播,無疑是一場商家自救行動。社交平台、直播平台的助力,更為這場線下娛樂平台打入萬千市民家中的行動如虎添翼。

 

與此相似的例子還有,線下桌遊店的不景氣,帶動了線上桌遊的火熱:狼人殺、劇本殺、密室逃脫等遊戲均開發了線上版本,家中的客廳、起居室成為了棋牌室、桌遊店,互聯網為人們帶來了無數可在家中實現的娛樂活動。

 

「孤獨」不等於「社恐」

 

有一類人群自稱是社交恐懼症患者,待在家中才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安全感。市場上曾流行過一個概念:孤獨經濟,例如一人健身、一人火鍋、膠囊酒店等都囊括其中,旨在面向這些害怕社交的單身人群。這種業態模式並沒有因為潮流褪去而淹沒在經濟發展的洪流中,因為現代人口結構的變化,單身人士愈來愈多,並且許多年輕人也享受這種狀態,孤獨經濟火熱且有潛力。

 

孤獨經濟和宅經濟有異曲同工之處,兩者都是面向個體的小型經濟模式。但是宅經濟並不孤獨,它不僅屬於宅男、宅女的消費,更走向普通大眾,宅經濟側重家庭環境、場所,更多的是指對於一種居家消費的專注需求。宅在家中的人,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廣泛的信息,通過送上門的貨品滿足一切需求。

 

有人詬病其為一種懶人產物,其實不然,宅經濟誠然減少了人們戶外運動或者社交的時間,但是卻沒有減少人們運動的時間及與他人交流的時間。家愈來愈小,但是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愈來愈高,對住宅和配套設施、服務的要求也愈來愈高,宅而不隨便,宅得精緻正是都市人時下的追求。

 

現代都市人已經和其祖輩父輩們不一樣,繁忙的社交壓力下,人們反而更注重一個人在家中的宅時光。關注個體體驗,以自我為本,是新一代年輕人追求的生活理念。

 

當身處在紛紛擾擾的社交網絡中,他們或許也需要在家這個港灣消磨時光,或獨處,或和同住一屋簷下最親近的家人,分享喜怒哀樂。宅經濟可以說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,更是一種社會現象。

 

宅經濟曇花一現?

 

根據以往無人經濟或共享經濟的經驗,不少新型經濟模式得力於機遇,以及資本的短暫推動,但許多都是火一陣子就銷聲匿跡。人們究竟喜歡去實體店,還是居家享受一切?商家可以把握住虛實結合,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生態,倘若滿足了當代的用戶需求,那麼,宅經濟可以是未來嘗試的新方向,迎來發展期。

 

另一方面,宅經濟對居家設備的要求愈來愈高,各種互聯網平台和衍生產品需要設計得更加貼近居家要求,讓人們將「宅」進行到底。這也促進了科技創新,香港素來缺少創科土地,宅經濟可以彌補發展的局限。

 

宅經濟的向榮,讓我們窺得疫情背後危中有機。宅不是一個貶義詞,背後的關鍵字是消費習慣居家化,工作娛樂雲端化,帶動互聯網、物流等行業相互合作,讓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發生質的改變。香港社會在討論宅經濟的當下,可以更多地借鑑各地經驗,學習如何更有效使用互聯網、物流等科技、服務。未來可以預見,宅經濟將會改變香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。

 

香港這座亞洲大都市,或許更需要積極擁抱宅經濟。這一年以來,社會時局動盪,人們減少外出,使得傳統零售、餐飲業甚至辦公、求學都受到不少衝擊。實體零售業向來是香港的主要經濟來源。一旦社會動盪,就會導致崩盤。更別提香港素來空間土地問題嚴峻,倘若更多人選擇在家,又是如何一番光景?公共場所的使用壓力可以得到緩解,城市空間可以更有效利用。但是,家庭空間需要被重視,因此,對於住宅問題,或許又要重新進行一番審視。

 

宅經濟帶出的話題可以引發對未來城市生活的無限想像,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將會步入嶄新時代,人文關懷和科技如何結合,城市建設者又該如何配合?「宅」的浪潮之下,我們需要抓住時機。

 

Source : https://bit.ly/36G3Whk